他有一句名言:“一次不公正的裁判,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。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——好比污染了水流,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——好比污染了水源。”他还有一句话:“司法的处所乃是一个神圣的地方,所以不仅是法官的坐席,就连那立足的台,听证围栏都应当全无丑事贪污的嫌疑才好。”关于司法的清廉性,他已经是说得够彻底的了。 然而就是这样的大法学家、政学家、哲学家和语言大师,也曾经被指控收受贿赂,并导致他的身败名裂。 事情发生在1621年,培根被国会指控贪污受贿,被高级法庭判处罚金四万磅,监禁于伦敦塔内,终生逐出宫廷,不得任议员和官职。虽然后来罚金和监禁皆被豁免,但培根却因此而身败名裂。从此培根不理政事,开始专心从事理论著述。他的晚年穷困潦倒,一直住在格雷律师学院的内庭里。 在被指控阶段,培根曾以社会风气不好,来替自己的犯罪行为进行辩解。他在致白金汉公爵的一封信中说:“我认为自己的双手是干净的,良心是清白的,但是在我们这个时代,哪怕担任大法官的是使徒约伯或任何其他人,他们也随时可能被指控犯下最丑恶的罪名。因为在这个时代,不仅犯罪已成为一种时髦,而且诬陷也成了时尚。”培根甚至还在议会中曾这样说:“诸位请注意,犯下这一罪的不仅是我,而且是这个时代。”他想以此理由来开脱或者减轻自己的罪责。 身居大法官高位的培根薪俸不可谓不高:1608年,培根的年收入是5000英镑;十年后,年收入增至16000英镑。但如此丰厚的收入抵不住他的挥霍无度,据说,培根非常讲究感官上的舒适,不但自己穿着华丽的服装,而且40名男佣女仆也得穿一律的用西班牙皮革制成的靴子,他不断地用奢侈品饰扮自己,还有灯红酒绿的“雅好”,如此追求一流的物质生活,当常常是入不敷出,“寅吃卯粮”,债台高筑。 但同时,在自身原因以外,英国哲学家罗素在《西方哲学史》这样评论培根的腐败:“在那个年代,法律界的道德有些废驰堕落,几乎每个法官都接受贿赂,而且通常双方的都收。”罗素说到培根:“他的获罪本是一场党派争哄中的风波,并非因为他格外有罪。”罗素说当时英国法官收受礼物是普遍风气,并不影响他对案件的判决,事实上培根的被处罚更是因为政治上的原因。 难怪罗素为其辩解,培根所处的十七世纪初,斯图亚特朝的宫廷已经无法同伊丽莎白女王朝同日而语,以宫廷自上而下的贿赂风行,伦敦成为英国的经济中心和消费中心,在伦敦西区出现了以宫廷为中心、以大贵族豪宅为卫星官邸的巨大消费社会,以往稀有的奢侈品在英国已经到处可见。英国宫廷在时人看来,“散发着贿赂、嫉恨和腐败之气息”,法官亦不例外。 英国历史上很少有腐败的法官,因为英国人对腐败的法官尤其痛恨,他们知道腐败的法官对正义和法律造成的破坏会有多大。然而培根作为思想家依旧是清醒的,在1626年4月9日,他去世了。他对自己的裁决是:“我是英国这五十年中最公正的法官。但在这200年中,它(指对自己的判决)是最公正的判决。”
|
|
|
|